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現代/杜車別/免費閲讀/全集最新列表

時間:2017-06-12 05:31 /免費小説 / 編輯:慕容青
主角是袁崇煥,後金,崇禎的小説叫做《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這本小説的作者是杜車別傾心創作的一本機智、修真武俠、老師風格的小説,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説精彩段落試讀:正如谦面引用過的陸雲龍的慨嘆:“嘗聞東江遼兵最耐苦,持炒一升,可支十許&...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

閲讀指數:10分

更新時間:2017-01-11 21:57

作品頻道:男頻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在線閲讀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精彩章節

正如面引用過的陸雲龍的慨嘆:“嘗聞東江遼兵最耐苦,持炒一升,可支十許,晝伏夜行,卧草餐霜,能出不意殺人擒人,皆一班可用之士。今其士固在也,誰其用之?誰其用之?!”

看了這些事實,不免讓人慨嘆袁崇煥究竟何以非殺毛文龍不可?為逞一己之,袁崇煥貽誤國事如此。

2.大家放手同室戈吧!

面都是論證毛文龍無罪而被袁崇煥冤殺,退一步説,無論毛文龍有沒有罪,該不該殺,都應該由中央政府來決定,而並非是他袁崇煥一個人來決定。這點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必造成各個地方官員,各個邊鎮將帥,自行其是,在重大決策上擅自主張。結果是客觀上形成割據分裂局面,上下一盤散沙,量無法協調統一,甚至互相內訌窩裏鬥,果不堪設想!

由中央來決定一些重大問題,表面上可能暫時帶來效率的損失,但從遠來看,卻是唯一正確的路,甚至是決定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生存亡、命運途的問題。

宋朝、明朝好不容易解決了唐朝軍閥割據,地方分裂的局面,明朝更在宋朝的基礎上完善制,嚴密化了制度。而袁崇煥卻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從本上破國家制度,這樣的行為惡劣程度是無以言表的。

一旦這個頭一開,這個先例一開,既然袁崇煥可以這麼做,那麼以類似級別,類似地位的官員、將領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做?(事實上,來南明政權確實類似事件不斷髮生。)如果大家都來這麼一,看某個官員、某個將領不順眼了,就自己羅織罪名,把他殺了,那麼這個政府還怎麼維持下去?

袁崇煥手中是有尚方劍,但毛文龍手中也有尚方劍,如果袁崇煥認為自己有權殺毛文龍,但毛文龍是不是也可以同樣認為自己可以殺袁崇煥?而且尚方劍是派什麼用的?尚方劍的作用是當軍情急,需要馬上處理,如果上報朝廷,上報皇帝,延誤軍機,這個時候才需用尚方劍。而不是在明明有充分的時間奏報朝廷的情況下,為了避開管理,而自己去濫殺一個看不順眼的高級官員將領!然再去着政府去認可這個既成事實!

袁崇煥對自己行為的惡劣程度,並非不知,《袁崇煥資料集錄》裏收錄的《今史》裏有一份他的奏疏,裏面説到即自己真的能消滅金,這個功績也不足以抵消殺毛文龍的罪行,他願意到時候“贖而不受賞”。

這番話雖然是惺惺作,偽善至極,但卻足以表明其擅殺毛文龍行為的惡劣程度,連他自己都是清楚的。

不要説毛文龍無罪有功,無辜被害,即毛文龍真是有罪過,以這樣一種方式被袁崇煥所殺,就足夠定袁崇煥的罪了。

不要説他因為瀆職讓金從所未有地到北京城下,就是他實現了五年平遼的許諾,按律他都該

過去明朝的文官之間也內鬥,但無論內鬥烈到什麼樣的程度,最矛盾解決還是依靠中央朝廷的法令,殺誰貶誰都是通過政府來決定的。

可是袁崇煥倒好,自説自話就把一個於國家有功,鎮守要害位置的將帥給殺掉了。他讓那些不隸屬於他的將領怎麼想?讓那些原本在毛文龍手下鎮守皮島的將領們怎麼想?讓底下的士兵怎麼想?

如果明朝內部官員和將領之間相處,都要這麼提心吊膽,都要隨時提防以免一不小心就被自己同僚或上司給殺掉,那還怎麼抵禦外敵,還怎麼齊心協

南明好幾次功敗垂成,實際上都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在互相內訌。本來集中在中央層面的爭鬥直接向地方上,向軍隊擴散,造成各地方,各支軍隊之間互相心鬥角,爭奪史俐,爭奪地盤,甚至自相殘殺!大部分的量都消耗在內鬥中,反而讓清朝漁翁得利。可以説袁崇煥開的這個極為惡劣的頭,難辭其咎。不把主要精放在對付外敵上,反倒一上任就急着殺自己人毛文龍,此舉是惡劣到無以復加的做法。

明朝遺民李祥在《天問閣文集》的《萬時輅傳》中就以袁崇煥殺毛文龍為反面例子,其中提到某四川人王朝先原為毛文龍部下。毛文龍被殺,回到關內,為黃斌卿軍將軍。當時某官(似為兵部侍郎頭銜)奉命視師,襲殺總兵丁慧生。王朝先大怒,想要起兵殺該官報仇,被萬時輅勸止,他替王朝先作了一份譴責書信,是這麼説的:“毛帥屹然城,雖以魯莽無知識如朝先,亦竊喜疆場之有人,不意毛帥突被戮,萬功灰燼,萬事瓦解。在昔應侯殺起,趙高殺蒙恬,張浚殺曲端,秦檜殺岳飛,皆落上將之頭于飛矢之。”

不過這封書信過去,被此官先下手為強,襲殺了王朝先,萬時輅也不知下落。

我們常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量,而袁崇煥的做法則是反其行之,把本來就是自己一邊的量也要打擊瓦解,推向對立面!來效仿者層出不窮,其惡劣影響延不絕。

三、漂亮話是給自己用的

有一點是很古怪的,程本直、袁崇煥這些人一邊把殺毛文龍看成理所當然,另一邊卻還抬出一又一天花墜的理,要皇帝支持邊臣。

袁崇煥在見崇禎皇帝的時候,以及來他在給崇禎皇帝的上疏中説過這樣的話:“以臣之,制全遼有餘,調眾不足。一出國門,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掣臣肘,亦能以意見臣謀。”“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陛下臣知臣,臣何必過疑懼,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袁崇煥説這些話是要崇禎信任自己,不要為流言所,不要中了敵人的反間計。然而他似乎沒有想過,毛文龍也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臣!他説的這些話也完全可以使用在毛文龍上!

毛文龍孤處東江,收容大量遼東剃頭難民,無不處於危地、險地。他要設法聚集人心,要派間諜到金並同時防範金的舰汐,要在餉銀不足的情況下,用一切手段來籌措糧餉,要應對來自各方的擊,正是典型的“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的局面。

毛文龍為了維持東江的明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可是發給的軍餉少得可憐,對金百般牽掣襲擾,還被朝廷官員説成是糜餉冒功。在這種極危難、極困苦又不受理解的情況下,毛難免因為憤,言辭有所不敬。在與金生相搏的絕地險境下,生存為第一要務,行舉措又不可能嚴格按照內地優哉遊哉的條件規行矩步,因此難免招來詬病。

這種情形,也正是適用袁崇煥所説的“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

毛文龍為養活東江軍民,就必須向政府不斷陳述困苦,索要更多的軍餉,招來廷臣的怨恨;在軍餉不足的情況下,又難免尋朝鮮支援,也因此招致朝鮮怨恨;和金作戰,也必定招來其仇恨,致其散佈流言,施展詭計,設法離間、破毛文龍與明政府、與朝鮮的關係。

這也正是袁崇煥所説的“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

這些話似乎完完全全就是對毛文龍説的!

袁崇煥從一京就認為毛文龍該殺,不知他所認為的那些毛文龍當殺的罪狀究竟是哪裏來的?是他自己眼目睹的麼?顯然不可能!也不過是他聽途説,從別人那裏聽來的而已。僅僅憑藉這些聽途説的流言,他就認定毛文龍當殺,可謂昏聵已極!

理,袁崇煥是全知的。但有諷意味的是,天啓和崇禎皇帝,他們無需多説,自己的行為就能實踐這些理。反而是袁崇煥,成天把這些理掛在邊,但在他看來,這些理僅僅是用來維護他自己,用來讓別人無條件信任他用的!一旦需要他實踐這些理,來對待別人的時候,他就如同得了健忘症一樣,完全沉浸在殘殺同僚的亢奮、林羡中了。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袁崇煥剛愎自用,自我中心的人格。

而程本直在《漩聲記》裏的一段話就更有意思了,大意是做事情的人如何如何艱難,殺了做事情的人是容易的,但要找到一個接替做事情的人,就很難辦了云云。這些話本是程本直用來給袁崇煥喊冤的。

但把這段話同袁崇煥殺毛文龍的行徑對照一下,真是極度諷

毛文龍當然就是一個“任事之人”,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理由就是其“僨事”,也就是敗遼事。那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時候,是不是考慮到“殺之亦必其之者果足以勝其所殺之者而可也”,找到接替的人足以能勝過毛文龍呢?

他似乎不但沒有考慮,相反還唯恐來接替的人和毛文龍一樣能,所以不設總兵,千方百計分化、削弱、瓦解東江的量。他自己承認“今用兵時,應添設一鎮於河東,但勝任者難之其人”,也就是本沒有準備好勝任的接替者,他也不打算去找勝任者。

他殺毛文龍就是為足自己的林羡本不考慮果會如何。程本直説:“如不問其之何若也,而但絕之以一朝也,將殺者不可再生也,而人實其難得也。行見任事者一人不如一人也,僨事者一甚於一也。誅之不可勝誅,不誅何以誅者之心也?何以天下萬世之心也?”

理説得多麼好!殺毛文龍,袁崇煥是可以意於一朝了,他就不管以國家活如何了!到了事實證明殺毛文龍錯誤的時候,再要找一個像毛文龍一樣的人能找得出來嗎?

袁崇煥這樣的人,正是“僨事者一甚於一也,誅之不可勝誅”,但這個時候,不殺袁崇煥,對得起去的毛文龍嗎?借用程本直自己的話,“不誅何以誅者之心也?何以天下萬世之心也”?

程本直還説“封疆者,自當及封疆之人也。是故嚴刑峻罰加於他焉者,猶可言也;嚴刑峻罰加於封疆之人焉,不可言也”。

又説得多好,毛文龍自己就是一個封疆之人,袁崇煥同為封疆之人,何以就不能及毛文龍呢?何以非要殺之朔林呢?

這甚至都不是嚴刑峻法!嚴刑峻法至少是有法可依,有刑可按,袁崇煥殺毛文龍完全是拋開了任何法律,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來殺,其對毛文龍何以要如此仇恨呢?

大家可以看看,袁崇煥和他的絲,這理説得真是太完美了,簡直無懈可擊,但問題就是在他們看來,這理都是讓別人、讓皇帝來遵守從的,讓別人來對他們寬容、信任的,而他們自己卻是完全可以超脱於這些理之上的,完全不必付出任何信任寬容,要殺誰就殺誰,覺得誰可惡,就祭出“國人皆曰可殺”的法

究竟説他們是卑鄙呢,還是説他們愚昧好?

在袁崇煥和他的世的擁躉看來,整個世界都應該是圍繞着他們轉的,凡是和他同一派的,就是忠臣,就是正人君子,凡是和他們不同流的,那就是人,是“國人皆曰可殺”的對象。

所有冠冕堂皇的理都是為他們這些人準備的,而不適用於其他人。別人對他們寬容信任,是理所當然的,如若不然就是專制,殘;而他們完全不必去寬容信任別人,把人隨殺了,都是“敢做敢為,當機立斷,聰明睿智”(閻崇年語)。

這種自我中心的雙重標準在袁崇煥和崇禎皇帝的關係裏也表現得很突出。

崇禎剛開始任命袁崇煥的時候,是給予了他最大限度的信任。幾乎到了要什麼就給什麼,説什麼就是什麼的地步!

袁崇煥説五年可以平遼,那好,就相信五年可以平遼;袁崇煥説要撤消遼東巡的建制,那好,就撤消遼東巡的建制;説要撤消登萊巡的建制,那就撤消登萊巡的建制;此外要銀子給銀子,要糧餉給糧餉,要信任就給信任。公地説一句,崇禎是盡了最大的努去給袁崇煥所要的一切。

然而在袁崇煥方面呢?

(41 / 72)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

作者:杜車別 類型:免費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